靠举国体制奥运夺金,日美比中国投入还疯狂


奥运会运动员收获金银牌,一方面是自己的天赋加辛苦训练,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科技创新辅助,这些都离不开钱。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国外的运动员都是兼职的,平时上班,下班后自己花钱在俱乐部练一练就可以成奥运冠军,而中国运动员都是拿着国家的钱每天没日没夜的训练,就为了一个冠军成功。

这种洗脑的谣言,你也信?同样都是人类,能玩着就拿冠军的天才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靠投入而练出来的。

就说网球,现在一个普通级别的网球选手,每年的投入都不少于100万,什么样的家庭能够自己玩得起?

全世界大概都是一样的,有专业机构挖掘好苗子,现在甚至用上了基因手段,然后进行重点培养,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国家,差别只是财务怎么记账,钱怎么个流程?

比如,美国是把大笔财政资金通过拨款方式变成各学校的奖学金,然后投入到具体项目具体运动员。

中国有体育彩票,拿出很大一部分做奥运增光计划,还有大量企业的赞助费用,财政拨款在运动员训练中的比例已经很低。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体育大国都是举国体制,没有一个不靠政府投入,而且愈演愈烈。

日本在体育上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国家,有主管机构,有大笔投入,还有奥运争光计划。

日本在几十年前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训练中心,类似于中国的常设国家队,运动员集中进行综合训练。与此同时,2008年,日本奥委会开始实施优才培养计划,围绕年轻选手进行选拔和重点培养。日本媒体报道,单是训练中心的额外运营费用每年就多达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2亿元)。

2014年底,负责体育事业发展的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提出,2015年度的相关财政预算中划拨5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6亿)用于奥运选手培养,这一经费是前一年度的两倍有余,被称为“奥运争光计划”。

2015年10月,日本体育厅正式成立,这意味着日本体育主导方从民间社团性质转向政府职能部门。

日本的体育投入很大,但要说体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日本相对欧美国家就小巫见大巫了。比如,英国是日本的10倍,法国是11倍,瑞典是13倍,加拿大是4倍。亚洲方面,韩国是日本的5.2倍。

美国是间接的举国体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投入财政资金把公办中学和公办大学的专业校队,给特招的运动员学生全额奖学金,例如著名的游泳运动员菲勒普斯就是拿着全额游泳特招奖学金进入美国公办大学的。

同时,美国的联邦政府对大企业对学校捐赠给予免税的鼓励政策,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用税收财政资金投入举国体育体制。

除了极少数金字塔尖上的运动员,大多数美国奥运选手也只能依赖这套举国体制生存和进步。

比如,有调查显示,田径项目成绩能在美国排前十名的选手,大约50%根本支付不起日常训练和奥运比赛费用,他们的资金来源是美国奥委会。美国奥委会的表面看是赞助商,但归根到底是来自国家法律赋予的独家运营权,还有相关减免税政策就是一种障眼法。

一些美国奥委会的合作企业,会给运动员工作机会,这些运动员在企业里领薪水,基本不用上班和工作,平时专心训练即可。这些企业为啥会这么慈善?其实是与奥委会进行资源置换。

为了奥运金牌,全世界都是举国体制,差别只是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制度设计,表现出来的形式千差万别,但本质是一样的。没有国家的投入,仅凭个人和家庭的努力,想获得一枚奥运金牌,比登天还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揭秘比利时无锋阵:革新足球战术还是一场冒险实验?
羽毛球世锦赛四强就是铜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