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番禺区那座不起眼的训练馆里,每天清晨5点半就能听到杠铃片碰撞的金属声。这里走出了三位世界冠军——他们用汗水改写了中国举重运动的版图。
教练李国强至今记得2016年那个暴雨天,15岁的陈志明拖着扭伤的脚踝坚持完成挺举训练的场景。"那时候馆里漏雨,杠铃杆都是湿的,这孩子手上磨出血泡还在练。"两年后,这个倔强的广州小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上一举夺金。
数据见证成长:过去五年,广州举重队向国家队输送了7名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共斩获12金5银。2022年世锦赛上,广州籍选手包揽女子59公斤级全部三枚金牌。
与其他队伍不同,广州队独创的"汤水恢复法"成为制胜法宝。营养师黄美玲介绍:"我们根据运动员体质搭配不同的老火靓汤,比如五指毛桃炖鸡汤帮助肌肉修复,西洋参炖水鸭能快速恢复体能。"
去年杭州亚运会上,广州运动员刘慧芳在76公斤级比赛中六次试举全部成功,以总成绩286公斤打破亚运会纪录。赛后她在采访中哽咽:"每次力竭时就会想起珠江边的训练场,那里有我的根。"
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广州体育局已启动"金牌保障计划",为运动员配备包括运动医学专家、心理辅导师在内的9人保障团队。总教练王建军说:"我们要让世界看到,广州力量正在改写举重历史。"
——本文摘自《南方体育》特约记者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