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从现场观赛的球迷口中传出了更尖锐的批评:“他全程弯腰趴在球桌上,击球节奏比业余选手还慢,完全没有求胜欲望。”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丁俊晖的长台命中率已经从巅峰时期的72%暴跌至58%,失误后更频繁出现“摆烂式防守”。这种职业态度的滑坡,比比分的溃败更令球迷感到绝望。
一位资深台球评论员在直播中直言:“斯诺克是绅士运动,但不是养老运动。如果36岁的丁俊晖只能凭借世界第一的头衔,却缺乏匹配的竞技状态,那么不如体面退场。”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在直播中,他毫不保留地反击:“那些教我儿子打球的‘键盘侠’,先去拿个市级冠军再来说话。觉得自己比世界第一懂球?有本事你上场打147!”这一番言辞犀利的回应迅速引发了新的争议。
一些网友翻出了丁文钧曾经担任“经纪人”时的记录:2016年,丁俊晖的商业代言收入突破2000万,而丁文钧亲自操盘签下了包括游戏平台、白酒品牌等12个代言,这一举动被批评为“过度消费儿子的商业价值”。
如今,丁俊晖训练基地旁的网红咖啡馆仍挂着“丁氏父子联合创办”的招牌。球迷们发现了一个微妙的细节:比赛期间,丁文钧始终在VIP包厢内直播解说,每局比赛间隙频繁查看手机——他并非关注儿子的比赛状态,而是在回复商业合作的信息。这种“商人父亲”的形象,与丁俊晖在赛场上的低迷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场父子间的争议揭示了职业体育的残酷真相:丁俊晖的竞技状态衰退并非偶然。过去五年,他的世锦赛胜率已从巅峰时期的78%下降至41%;他的训练体系也出现了问题,自2018年离开英国训练基地后,他长期依赖国内教练团队,技术细节逐渐落后于欧洲选手;更重要的是,商业活动与职业竞技之间的失衡。据统计,过去三年,丁俊晖参与的综艺与商业活动超过50场,而奥沙利文与特鲁姆普等海外选手的商业活动数量不足其三分之一。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丁俊晖的角色早已从“为国争光的英雄”转变为年入千万的“体育偶像”,球迷对他的期望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正如《体坛周报》的评论所言:“中国斯诺克需要的不是一个站台的明星,而是一个仍在球台上拼搏的战士。”
这一切的背后,折射的是所有体育明星都将面临的“后职业生涯”难题。丁俊晖的“天才神话”与“凡人宿命”正在激烈碰撞。球迷们愤怒的,不仅仅是那场4-13的惨败,更是那个曾经把斯诺克视作“骑士之剑”的少年,竟然沦为商业秀的道具。
当丁文钧在直播间计算代言分成时,其他训练场上的少年们正紧盯着丁俊晖的海报练习出杆——他们眼中的偶像,不应只是一个被商业洪流裹挟的符号,而应是一个始终对赛场保持敬畏的战士。
至于是否退役,或许丁俊晖自己曾在2013年夺冠时说过的话能给出答案:“当我在球桌上找不到快乐,那就是离开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丁俊晖还能听见球台传来的呼唤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