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二娃的一篇旧文章,蛮有意思的
德国球星托马斯·穆勒被中国球迷称为“二娃”,笔者与他家人同乡,都住在慕尼黑以南的小村帕尔。从村娃到球星,穆勒的职业道路走得极顺。不过本文并非要写穆勒其人,而是想通过他的发展让人直观了解一下德国草根足球,还有培育“二娃”成长的土地、乡亲。
在德国人眼里,穆勒也够楞够土。去年德国队在巴西夺得世界杯之后,一名哥伦比亚女记者用英语问他与“金靴奖”失之交臂是否大失所望,他居然用巴伐利亚俚语调侃地对着电视镜头说:“金靴奖算个X,我们是世界冠军了,奖杯拿到了,金靴,你还是留着在头发上蹭油吧。”
幸亏当时他身边的施魏因施泰格(“小猪”)用英文向女记者转述他的话时给美化了。这个农村娃用词不仅糙,而且德国其他地方的人听了也会觉得过于放肆。穆勒本人却时常爱拿这么个农村野小子形象示人,甚至因此还招来不少粉丝。
不过关键一点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更看重自己是团队中一员。恐怕没有人比他更能代表他所在的拜仁队的精神口号“Mia san mia”(巴伐利亚的俚语,意思是“我们就是我们”)。在拜仁这么一个举世瞩目的球队踢球当然给了他自信,但是他并没有夸耀个人成就。重要的是集体,这也是成为好球员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