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世界杯赚的盆满钵满,奥运会烧钱烧到肉疼,经济账一目了然。


与奥运会的困难相对,足球世界杯的经济效益则远为乐观。几乎每一个举办过世界杯的国家都没有亏损,唯一的区别是赚的多还是少。更重要的是,世界杯的投资远低于奥运会,一场世界杯一般只需要12个足球场,而大多数场馆都可以通过改造升级来使用,这些设施在赛后不会闲置,通常会被当地足球俱乐部收购,甚至可以用于其他娱乐活动,填补维护费用。例如,北京的鸟巢,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演唱会,且全年都可以进行收费参观。

此外,世界杯的举办时间也比奥运会长,世界杯通常会持续一个月,而奥运会仅为16天。长时间的赛事意味着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而且,世界杯的比赛氛围也是递增的,从小组赛到淘汰赛,再到决赛,比赛的紧张程度逐步升级,全球范围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以卡塔尔世界杯为例,虽然赛事结束已经两年多,但其热度依然未减,随便一发布阿根廷夺冠的短视频,点赞数就能轻松突破万次。相比之下,奥运会的热度总是在结束后迅速消退。

回顾近几届世界杯的经济成果,不难看出世界杯的盈利模式十分可观。例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赚得47亿美元;2010年南非世界杯盈利49亿美元,这一赛事还成功改变了南非的经济下行趋势;2014年巴西世界杯则创造了57亿美元的收入,尽管巴西此后通过里约奥运会的巨大亏损将世界杯赚的钱全部赔光;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则赚取了61亿美元,而隐性收入,如赞助、旅游、周边商品等更是相当可观。尤其是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来自英格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球迷纷纷赴俄观赛,尽管面临着被俄罗斯球迷暴打的风险,但他们依旧热衷于支持自己的国家队。

至于卡塔尔世界杯,尽管官方声称其投资高达2000亿美元,实际情况却是,球场建设费用不到100亿美元,其余的资金则主要用于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如修路、地铁建设以及高楼建设等。以卡塔尔不差钱的情况来看,纵使没有世界杯,这些项目依然会展开。即便如此,卡塔尔世界杯依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中国企业的赞助金额高达13.95亿美元,远超美国赞助商。事实上,世界杯的建设和商品生产几乎都与中国密切相关,从场馆建设到大基建,再到周边商品生产,几乎全是中国企业的身影。

此外,世界杯的定位精准,便于吸引大量忠实粉丝,而奥运会则显得过于宽泛。世界杯是“足球迷的狂欢”,受众明确且粘性强,赞助和转播收益高度集中;而奥运会则是“体育迷的盛宴”,涉及28个大项、300多个小项,且因政治、文化原因,通常还被赋予“国家形象展示”的重任,这也导致投入和实际效益不成正比。对于新兴国家来说,更多的是通过新能源、5G等“硬实力”项目来展示自己的进步,奥运会的“面子工程”性价比越来越低。

那么,为什么世界杯如此吸引人,而中国却未曾举办?或许要问问中国足球。假如国足能够时常跻身世界杯,相信我们早就举办了世界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要脸”,球队水平的差距让我们不敢轻易承担这样的责任。

最后,作为个人,我也真心不希望中国再次举办奥运会。如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奥运会来提升国际影响力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最新积分榜揭晓
【玩家攻略】最佳阵容球员技能分析之球员被动技能